close
在司馬光《進書表》中,可以看出司馬光對《資治通鑑》的斷代「上起戰國,下終五代。」然而春秋與戰國的時間斷點是一直以來沒有絕對時間點的。可大致分為三種論述。有以周王的更替為斷點,以周敬王四十三年(公元前447年)或四十四年(公元前476年,周元王上任),甚至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5年);有以《春秋》終點為斷點又可分三種,《春秋》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西狩獲麟,或《左氏傳》的結束魯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甚至是孔子去世的魯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最後則以戰國起始,而「戰國」一詞出處《戰國策》所載乃起周貞定王(公元前453年)的三家滅智,或三家分晉的周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
《資治通鑑》便是使用最後一個觀點,以三家分晉為戰國之開始。雖是以這樣解釋,但不足以說明為何司馬光不以更早時間點做為《資治通鑑》的開始。再從《進書表》中探究司馬光之作意。其書的目的「欲删削宂長」並且「舉撮機要,專取關國家盛衰,繫生民休戚」達到「善可為法,惡可為戒」。由此便能解釋其開端用三家分晉。其一,欲删削宂長,「每患遷、固以來,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讀之不徧,況於人主,日有萬機,何暇周覽!」因此其開端至少要覆蓋漢代。其二,三家分晉為周王權衰弱、周禮崩壞的象徵,乃國家盛衰。其三,我臆測司馬光想繼《春秋》,故以戰國為起始,以「春秋筆法」達到「善可為法,惡可為戒」。
【註1】雖言斷代,但《資治通鑑》仍是定義上的通史。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