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時代轉變構圖、筆墨、顏色、皴法、題材亦會有所轉變,這些不同之處,往往是現代人斷定畫作年代的,而不同類型的作者(宮廷、文人)風格也會有所不同。
首先,以構圖言,北宋善用巨障山水(也有人稱為屏障山水),南宋好用邊角山水(亦稱偏角山水),元代則常用一河兩岸的構圖。北宋郭熙所繪的《早春圖》,為標準的巨障山水,郭熙說:「大山堂堂,為眾山之主,所以分布以次崗阜林壑,為遠近大小之宗主也。」以大山為主,其他皆都為其陪襯。而至南宋夏圭《溪山清遠途》將山放在畫面的左下,此圖間距三遠(高遠、深遠、平遠),而多描繪近景,有仰望亦也有府視,使畫面下半較繁,而遠景以平遠處理,畫面上半則簡。到了元代則好用「一河兩岸」的構圖法,因為此構圖法,基本上都是平遠,《鵲華秋色圖》及《富春山居圖》便是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