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希臘在哲學上的成就:

     「哲學」一詞philosophy一詞源自於希臘文的「愛智」之意。一般認為西方哲學的發源地就是希臘,希臘哲學起源於西元前六世紀,希臘哲學可以分為三個階段:蘇格拉底前、蘇格拉底時期、希臘化時期。

文章標籤

孑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舉與士大夫階級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由於科舉的興起,帶出新的文化,士大夫階層發展出自己的美學。看畫要了解士大夫的生活,否則我們所到的畫,只是山水風景罷了,無法真正了解畫中的清高,人物的文藝氣息。 我時常看畫展,能站在畫前一個小時,因為被他吸引住、莫名被感動,但是當別人問起畫又說不出所以然,不像導覽樣樣都可以說出畫哪裡好,哪裡是細節、是重點。

    每當改朝換代、科舉或者取士方針改變以及政治的改變,士大夫的思想改變與流動,造成畫風的改變,例如漁父在畫中的角色意義。從唐代開始,唐、宋、元、明、清都畫過「漁父」,「漁父」從唐代的張志和寫〈漁歌子〉以後開始變成作畫或是一種精神體現,宋的士大夫和元朝眾多的隱士特別愛畫漁父;漁父代表著兩個典故;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不僅是「魚」願者上鉤,亦是在隱於市中等待明君(周武王)的上鉤,這代表著隱士之風;漁父亦有代表渴望入仕的心情,就如屈原〈漁父〉中漁父勸屈原入仕的角色,勸屈原看開官場的瑣碎事,並汲汲營營於功名。「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不管在如何的官場環境都能入仕,或是說必須入仕,為先天下憂而憂。因此宋代的書畫,由於文人的志向所在偏向屈原心中的漁父;元代、明代的畫,因為較處於亂世,偏向姜太公的漁父。

文章標籤

孑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卡提諾狂新聞只有兩個好處,快速了解時事、博君一笑,沒了。而壞處卻是罄竹難書。

首先,卡提諾狂新聞的配音,真的是讓人聽了很不舒服,怪腔怪調,以及許多網路用語,卡提諾時常使用,比方說「9487」之類的,我認為既然是新聞製作,是要做給大眾人看的,「9487」等這種網路術語,畢竟也是罵人的語言,難登大雅之堂。現在是網路時代,多少小孩子使用網路,這使小孩的學習與模仿產生相當大的問題。

孑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貨殖列傳,為什麼要叫「貨殖」而不叫「商賈」,什麼是「貨值」呢?阮芝生先生的說法「貨物、財物的生」,如何將財貨變多,使經濟繁榮。我們生活在資本主義的社會就能相當了解,這世界是通膨的世界,握有貨幣並不代表擁有財富,但若擁有黃金等保值的財貨就能代表財富,因此不叫「商賈」,而要強調「貨殖」,要讓國家經濟繁榮首先就要「貨殖」阿!

〈貨殖列傳〉究竟是在講什麼?

孑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王曾才先生在其著作《世界通史》中引用英國詩人雪萊(Percy B.Shelley,1792-1822)的話:「我們都是希臘人,我們的法律,我們的文學,我們的宗教,我們的藝術都植根於希臘。」(We are all Greeks; our laws, our literature, our religion, our arts have their roots in Greece.)可見古希臘對現代歐洲的影響是有的,尤其文學、哲學影響。

一、古希臘在文學上的成就:

文章標籤

孑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王者系列

優點:

文章標籤

孑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走進,台大便是一片綠油油,椰子樹排列整齊,遠望,移動建築痕擋在前,那就是台大的圖書館;走進,圖書館進地下室放書包,填資料、換證一系列手續才能進入圖書館內部,有如淨身儀式般複雜,但這就是個心靈轉換的儀式。

    刷閱覽證、推開閘門,映入眼簾的的是圖書館舉辦的特展與雲五館類似,只是我們的展覽通常都在閘門外;這次的展覽是有關青花瓷的從3/10到6/9結束,陳列著許多各地的青花瓷,有中國、日本、越南、甚至英國蘇格蘭等地的青花瓷作品,以及把相關的圖書全部拿下來加入陳設,提供查閱,除了展示外還有許多的介紹和簡介能免費索取,令我相當注意的是除了簡介正面的圖片與資料外,背面有許多歷史考證和分析,非常的詳盡,再回去看陳列品就有另一種感覺,而不是走馬看花的掠過。

文章標籤

孑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史學導論課溫老師上課講王明珂先生的文章〈民族史的邊緣研究:一個史學與人類學的中介點〉提到個有趣的問題!「黃帝和蚩尤有沒有打仗或者發生衝突?」頓時全班鴉雀無聲(大家都沒想過),老師開始點名回答問題,有同學回答:「雖然三苗地區的記載與中原不同,但是也是有提到這類的事件,因此黃帝和蚩尤是有發生衝突的。」有同學回答:「是後人杜撰為了支持統治者的『正統』。」老師就又問了:「過去或司馬遷時代是否有所謂的『正統』的觀念。」老師就又點我回答,身為讀《史記》的我來說當然是保護《史記》的史學地位「我覺得黃帝和蚩尤有打仗過,因為以下兩點:首先,司馬遷離黃帝的時代比我們近很多,我們必須相信他的紀錄;第二,《史記》是太史公收集眾多文獻的成果,除了《史記》以外,《山海經》、《莊子》等先秦文獻都有記載,並且司馬遷在太史公曰的部分提到:『余嘗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余海,南浮江淮矣,至長者接個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教固殊焉,總不離古文者近是。』可見司馬遷的考據是相當有根據的。」最後老師的回答是「用王明珂先生『歷史心性』的講法,『黃帝與蚩尤有打仗』是『司馬遷筆下的歷史事實』。」又補充問道「『司馬遷筆下的歷史事實』和『歷史事實』有什麼不同?」

     「『司馬遷筆下的歷史事實』和『歷史事實』有什麼不同?」這問題有趣啊!但是老師又沒有給答案,我想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一個具有主觀意識,另一個卻沒有。」但我還是不太滿意這個答案阿!

文章標籤

孑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