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文西密碼》這部電影是由同名小說改編,這個電影體裁是以文藝復興三傑的達文西的畫作為背景,並以基督教諸多項題材來編寫這段故事。這部電影以歷史推理小說的手法拍攝,故事情節懸疑手法的鋪陳,外加以基督宗教題材作為背景使對於像我這種不太了解基督教的人來說,一開始觀看時摸不著頭緒,但也因此更體現了,《達文西密碼》的懸疑性質,讓人想接著看下去。甚至看這部電影忍不住會讓人想去閱讀小說原著,不禁會想問究竟為何作者有如此豐富的想像力。

《達文西密碼》除了精彩緊湊的故事情節外,利用了許多基督教的教派以及傳說故事來連結每一件事情始末,雖然我覺得這部電影想呈現男主角羅伯特·蘭登的符號學專業,及其用歷史知識展現的推理能力等等,但我認為並沒有發揮的淋漓盡致,反而這個故事最大的賣點就是羅伯特·蘭登與其好友利·提賓爵士的所有對話,提出的觀點,「聖杯」就是抹大拉的馬利亞,這個觀點真的相當有趣,這學期禮拜二有門課「圖像史學導論」中也有提及幾幅有關抹大拉的馬利亞的畫作,也是以原本是妓女而後被耶穌救贖的形象呈現,《新約》則簡單的將其詮釋為成為耶穌的追隨者,就跟電影裡提及大多數人的看法一致,透過故事的張力,鏈結了多種素材,例如聖殿騎士團等,歷史事件及故事,讓劇情更加精采。

文章標籤

孑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曰:『鄭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志,不言出奔,難之也。」

以上為大部分的人對於《左氏春秋》「鄭伯克段于鄢」斷句,皆是「稱鄭伯,譏失教也。」現代通行的翻譯為「稱莊公為鄭伯,是譏諷他不教導弟弟。」此節錄《新譯古文觀止》,增訂五版,三民書局p5 然而我認為,此斷具有誤應為「稱鄭伯譏失教也」原因有二:其一,此處引書曰,便是引《春秋》,春秋皆是以(某國)(某爵位)來稱他國君,如:宋公、蔡侯、楚子等,而鄭國屬於伯爵國,因此稱鄭伯應該無褒貶義。其二,「謂之鄭志」並無法與前後相連,現有白話本通常將「謂之鄭志」與後一句「不言出奔,難之也」相連,相當突兀且不通順,「謂之鄭志」應當翻譯為「叫做(稱之為)鄭志」,以同為戰國時代所做之《中庸》為例:「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所以可以判斷「謂之鄭志」之前必有一具相關與之相聯,否則相當不通順,若以若是更正為我之斷句應為:「書曰:『鄭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志。不言出奔,難之也。」

文章標籤

孑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個時代轉變構圖、筆墨、顏色、皴法、題材亦會有所轉變,這些不同之處,往往是現代人斷定畫作年代的,而不同類型的作者(宮廷、文人)風格也會有所不同。

首先,以構圖言,北宋善用巨障山水(也有人稱為屏障山水),南宋好用邊角山水(亦稱偏角山水),元代則常用一河兩岸的構圖。北宋郭熙所繪的《早春圖》,為標準的巨障山水,郭熙說:「大山堂堂,為眾山之主,所以分布以次崗阜林壑,為遠近大小之宗主也。」以大山為主,其他皆都為其陪襯。而至南宋夏圭《溪山清遠途》將山放在畫面的左下,此圖間距三遠(高遠、深遠、平遠),而多描繪近景,有仰望亦也有府視,使畫面下半較繁,而遠景以平遠處理,畫面上半則簡。到了元代則好用「一河兩岸」的構圖法,因為此構圖法,基本上都是平遠,《鵲華秋色圖》及《富春山居圖》便是一例。

文章標籤

孑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北宋的山水畫結構以「巨障山水」為主例如郭熙《早春圖》,所謂「巨障山水」就是將山畫在中央;而至南宋時多以邊角山水構圖,就如馬遠《山徑春行圖》;因此有學者認為巨障山水的畫法與政治相關,「山」表示皇帝權威亦代表江山,而南宋政治偏安,因此南宋畫家多以邊角山水構圖暗指江山的偏安。

石守謙先生亦也贊同此說,認為《早春圖》是借用政治倫理架構比喻,營造秩序感,《萬壑松風》更是代表聖君至是的人才鼎盛,並引郭思所編《林泉高致》及《宣和畫譜》,佐證其說;而王溪夢之《千里江山圖卷》更是以帝王視角的帝國山水。

孑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絕代艷姬》這部電影給人相當深刻的印象,整部電影充斥著「性」使電影給觀眾相當大的衝擊,最大的原因是:「大家都認為閹伶不會有『性』方面的需求以及能力」。然而導演卻用視覺打醒了我這種愚昧的觀眾,閹伶並沒有不同於一般人(除了少了些什麼),這種拍攝手法,更點醒了大家「閹伶」的不人道。「閹伶」,就算在現代「性別平權」的社會都難以接受。何況將時間推回民風更保守的過去。

絕代艷姬》與阿馬提斯》這兩部電影十分類似,以真人故事為藍本改編與現代想像杜撰成電影,透過小說筆法使得這些歌手、作曲家,或一般統稱為音樂家的歷史人物,更加貼近現代的我們,使我們對這些音樂家有更多的想像;這些音樂家的歷史不再只能透過音樂流傳,更為已經不可考的「閹伶之聲」譜出新的想像。而絕代艷姬》這部電影以閹伶歌手費里尼利 ( Farinelli )為主角講述與哥哥瑞卡德 (Riccardo Broschi) 之間的故事,兩者之間的關係在這部電影中相當微妙,兩個人就像劇中的一句台詞「那兩個兄弟,分享一切,金錢、名聲,甚至女人。」一個有相當的才華,另一個卻是平庸的;一個是萬人迷,另一個卻是默默無聞;一個沒有性能力,另一個確有。這樣強烈對比的兩個人,被父親的一句話綁在一起,卻終究會因為理念不合而分離。

文章標籤

孑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時候大人總是告訴我們,出生在臺灣是件幸福的事,我們是亞洲四小龍之一,不可忽視的經濟體、我們具有民主的社會、我們有優良的飲水、食物等等。

然而,日復一日漸漸的我長大了,即將滿二十的我,看不到國家的未來,看不到國家的優勢,過去的幸福不再。次級房貸影起全球金融海嘯,我們已經明顯失去亞洲四小龍的優勢;我們儘管擁有民選總統,但真民主不在了;我們儘管擁有乾淨水源以及食物,但是大部分能源倚賴外國進口。

文章標籤

孑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黑死病除了影響中古當世之外,對後世影響頗深,不僅僅是對女巫迫害造成影響,黑死病亦造成後世的宗教改革、文藝復興、甚至科學革命。在歷史演進中擁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宗教改革

孑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

    前正子期末考,世界通史考了一些題目,對世界史梅什麼興趣的我,為了考試讀了一點世界史,我討厭世界史不是應為它不有趣,而是我不太能理解,拿中古歐洲為例,大量的事件與天主教教廷的作為有相,並對當代有深遠的影響。但是天主教的作為對基督沒有了解,甚是難懂。身在西化不完全的現代東方社會,我對基督教不認識也不太能了解,儘管曾經想試圖了解參加教會,但是還是沒辦法真正融入,和了解,可能我沒有認真相信吧?

孑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年前上大學前我讀完呂老師的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以整套三本書,我那時對這套書相當喜歡,認為學到許多的新觀念。最近呂老師又出了第四本,因此我先將我過去的心得做個簡單的整理。

「『歷史』是什麼?」問現代人,必然會得到「一段故事」、「一門枯燥的科目」、「一項不賺錢的技能」、「一個沒有用的知識」這類的答案。那難道讀歷史真的沒有用嗎?司馬光的資治通鑑自古被讚稱是治國之大本,唐太宗也說:「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為什麼古代人都認為歷史有用呢?

孑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回顧上一篇水墨中的漁父,我提到中國水墨與士大夫文化與思想的關聯,上一篇把山水侷限只看漁父的題材,但是「漁父」只是水墨畫裡的冰山一角;這一篇用另外幾幅山水來深入討論山水畫的物件與士大夫思想的投射。雖然唐代士大夫階層就已經出現,但是因為現代已經很少唐代水墨畫流傳,因此此篇將從北宋到明末改朝換代、政治劇變對士大夫思想轉變為主來做討論。

 北宋的畫家有許多相當有名的,比方范寬、李成等人都是相當重要的畫家,我以郭熙的《早春圖》為主軸,並以范寬的《 谿山行旅圖》做補充,上一篇文章提到要看懂山水畫要先了解士大夫階層文化與思想,北宋的山水畫結構以「巨障山水」為主,所謂「巨障山水」就是將山畫在中央,「山」不僅表示皇帝、江山,亦表現士大夫的情懷,認為江山完整,皇帝居中並統領中華地區,儘管已經缺少燕雲十六州,但依然呈現「中國」的概念;而到南宋時期金人入侵,南宋退守江、漢人政治中心南移,導致士大夫的思想就改變了,例如馬遠的《山徑春行圖》、《踏歌圖》或者夏圭《溪山清遠圖》就可以看出南宋半壁江山的隱喻。馬遠與夏圭的畫最具代表,人稱「馬一角」、「夏半邊」,可見兩人所代表的水墨都是邊角之景。

文章標籤

孑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