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上一篇水墨中的漁父,我提到中國水墨與士大夫文化與思想的關聯,上一篇把山水侷限只看漁父的題材,但是「漁父」只是水墨畫裡的冰山一角;這一篇用另外幾幅山水來深入討論山水畫的物件與士大夫思想的投射。雖然唐代士大夫階層就已經出現,但是因為現代已經很少唐代水墨畫流傳,因此此篇將從北宋到明末改朝換代、政治劇變對士大夫思想轉變為主來做討論。
北宋的畫家有許多相當有名的,比方范寬、李成等人都是相當重要的畫家,我以郭熙的《早春圖》為主軸,並以范寬的《 谿山行旅圖》做補充,上一篇文章提到要看懂山水畫要先了解士大夫階層文化與思想,北宋的山水畫結構以「巨障山水」為主,所謂「巨障山水」就是將山畫在中央,「山」不僅表示皇帝、江山,亦表現士大夫的情懷,認為江山完整,皇帝居中並統領中華地區,儘管已經缺少燕雲十六州,但依然呈現「中國」的概念;而到南宋時期金人入侵,南宋退守江、漢人政治中心南移,導致士大夫的思想就改變了,例如馬遠的《山徑春行圖》、《踏歌圖》或者夏圭《溪山清遠圖》就可以看出南宋半壁江山的隱喻。馬遠與夏圭的畫最具代表,人稱「馬一角」、「夏半邊」,可見兩人所代表的水墨都是邊角之景。
到元代士大夫階層開始隱居之風,就如上篇文章所敘,元開起了隱士之風,元代吳鎮就畫了相當多漁父有關題材《洞庭漁隱圖》、《漁父圖》都是傳達了當時對於歸隱的看法。講到漁隱,上篇文章中我有提到的明代文人唐寅,除了上次所提的《溪山漁隱圖》外,《騎驢歸思圖》也是其一幅大作,《騎驢歸思圖》除了山水畫具備的山、水、樹、房子、或許樵夫或許商人的平民百姓外,此幅畫更畫出了自己,由畫作左上角的詩「乞求無得束書歸,依舊騎驢向翠微。滿面風霜塵土氣,山妻相對有牛衣。」看畫就可以見到,騎驢的士人往山上騎的回家的畫面,由此可以看出唐寅落第後歸隱的決心。
所謂山水畫,絕對不會缺少「樹」這個題材。「樹」有些畫作有影射士大夫階層的氣節,例如晚明抗清名臣黃道周就畫過《松石圖卷》,松在過去就是氣節的象徵,所謂「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這就完整了呈現士大夫的心裡想法。
然而這些說法指亦其中一種,是從現代觀點去思考過去的士大夫思想,後現代史學家克羅齊的名言「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歷史需多文本都是後世解讀,去神入作者的想法,換句話說,不過就是現代對過去的臆測。羅蘭•巴特亦講「作者以死」,這些想像不過就是後代附加上去的,但是如果借助佐證,或是更多畫作的對比,就能更接近真實的歷史。
由於版權問題,我所提到的畫都設有連結歡迎參考:
《早春圖》https://www.npm.gov.tw/exh95/grandview/painting/t1_3_b15_ch.htm
《谿山行旅圖》http://painting.npm.gov.tw/getCollectionImage.aspx?ImageId=549398&r=85949087858
《山徑春行圖》https://www.npm.gov.tw/dm/album/selection/l041.htm
《溪山漁隱圖》http://theme.npm.edu.tw/exh103/tangyin/ch/sphoto05.html
《騎驢歸思圖》https://i1.read01.com/uploads/06sqyD00.jpg
這是我上課筆記也是心得,供大家參考。
留言列表